《郑传寅文集》出版座谈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

发布时间 : 2020年09月28日 18:48     点击量:

本网讯:20209月25日上午,《郑传寅文集》出版座谈会在武汉大学人文馆隆重召开湖北省文联原主席、湖北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沈虹光先生,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先生,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邱菊生先生,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原总编辑周百义先生,武汉大学人文社科院院长方卿先生,武汉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陈美兰先生,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文新先生,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单波先生,湖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晏妮女士,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朱伟明女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程芸先生,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王丽萍女士,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尹志勇先生,湖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姚梅女士,湖北省特级教师、阳新一中校长明道树先生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彭万荣教授、黄献文教授、汪余礼教授、方志平副教授、黄蓓副教授、易栋副教授以及来自武大周边的一些青年学者、新闻记者共5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会上,沈壮海、邱菊生、王丽萍三位领导致辞后,举行了喜庆庄重的《郑传寅文集》揭幕仪式,接着便进入专家研讨环节。会议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康志刚先生主持。

《郑传寅文集》出版座谈会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在致辞中指出郑传寅教授近四十年来坚持把戏曲放在世界戏剧版图之中进行考量,从文化学的视角研究、阐释中国戏曲,推出了《传统文化与中国戏曲》《中国戏曲文化概论》《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欧洲戏剧史》《中国戏曲史》《海内外戏剧史家自选集——郑传寅卷》等一系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学术特色,开创了戏曲研究的文化学范式,彰显了武汉大学戏剧戏曲研究的地位。郑老师开设的课程广受欢迎,对学生的关爱有口皆碑,深受学生敬重。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邱菊生在致辞中表示,长江文艺出版社作为长江传媒旗下的品牌出版社,出版了大量具有学术文化价值的社科和文艺类图书,这次《郑传寅文集》的隆重出版,是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又一重磅力作。他强调,这套文集是郑传寅教授多年来的戏剧戏曲研究成果,为我们展现了中果戏曲文化无比丰富的内容和深刻底蕴,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和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王丽萍表示,《郑传寅文集》的出版既是武汉大学艺术学院的喜事,也是湖北艺术学界的大事。郑教授作为艺术学院的首任领导,他的家国情怀、学术追求和文化传承,奠定了艺术学院勇于接受挑战敢于迎难而上的奋斗底色,给艺术学院注入了灵魂。70岁以后,受聘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院驻院研究员,仍成果迭出,其著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外译项目,日文、英文版即将在英国劳特里奇等世界知名出版社出版。感谢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积极筹划和精心编辑,使得这套凝聚郑老师学术菁华的文集得以顺利出版。

在揭幕仪式上,沈壮海邱菊生陈美兰与郑传寅四位先生共同为《郑传寅文集》揭幕,之后各位专家就《郑传寅文集》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在发言中不仅回忆了郑教授多年来立德树人、帮助学生的点点滴滴,更从戏剧学、文化学、审美学、社会学、传播学、思维学等多种角度充分肯定了《郑传寅文集》的多重价值。

《郑传寅文集》揭幕仪式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美兰在发言中指出,《郑传寅文集》是很有价值、非常重要的学术成果。他不仅仅告诉我们关于中国传统戏曲以及世界戏剧的全面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的不只是平面的知识,而是立体的知识,不仅使读者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郑传寅的著作不仅多次再版,有几种还成为高校教材,一直到今天还用得上,证明了他的学术价值。通过对《郑传寅文集》的学习,能够培养我们的创新性思维,培养我们在面对问题时的逻辑思路,这些对于学子们来说是受益无穷的。

湖北省文联原主席、湖北省文化厅原副厅长、著名剧作家沈虹光先生回忆了35年前郑老师授课时的情景,她拿出一本微微泛黄的课堂笔记本,说明郑老师当年所讲要点,至今仍没有过时,此情此景赢得与会者的热烈掌声。沈虹光表示,一本小小的、薄薄的课堂笔记如今变成六卷本的文集,感慨良多。她说,真正好的理论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其实是人们心中也有的、非常朴素的和寻常的道理,郑老师在课上所讲便具有这样的特点。沈虹光最后表达了对郑传寅教授的感谢,她深情地说,“感谢郑老师给我的教诲。35年前,郑老师带我们认了个门,今天《文集》将门里的精彩都展开了。六卷在手,可以慢慢体会书中内涵,丰富精神生活,享受阅读的快乐。相信文集会受到戏剧家们的欢迎,让我们的戏剧事业深深受益。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文新先生指出,郑教授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体大思精,极大地推进了戏曲文化学研究的发展,甚至引领了近30年的戏曲文化学研究。此后,郑教授陆续出版的学术著作,为武汉大学的戏剧戏曲学科的建设和戏曲文化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卓贡献。

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原总编辑、湖北省编辑学会会长周百义先生,作为郑传寅教授的学生同时也是出版界的代表,首先动情地回忆起在武大听郑老师作学术讲演的情形:“座无虚席,连走道上都站满了人,要开讲了,外面的学生还在不断涌进来”。接着,他说,郑教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专心研究戏曲,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郑老师的著作不仅在祖国大陆一版再版,而且在同宗同文的海峡另一边也受到欢迎。如今《郑传寅文集》的出版,既是武汉大学值得庆祝的一件大事,也是湖北出版界的一件盛事

湖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晏妮深情地说:“拿到这套《郑传寅文集》就如同见到了郑教授本人,非常贴心,非常温暖。这套书让人爱不释手,让人想很快把它读完。”她回顾了郑老师应邀到湖北省艺术研究院作学术讲演受到学员热烈欢迎的情形。她说,老师既是一个关心青年成长的长者,也是一个具有治学热情、独立精神和韧性的学者。她最后总结说:“郑先生是武汉大学的宝,是湖北艺术研究院的宝,是湖北的宝,是国家的宝,我们祝愿他宝刀不老,永葆学术青春。”

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朱伟明强调,《郑传寅文集》的出版不仅仅是其个人学术成果的总结和展示,同时也是湖北戏曲研究界的盛事,它将湖北戏曲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她风趣地指出,郑老师在近40年的学术生涯中,“一般不出手,出手不一般”;郑老师的戏剧研究不止是努力打通中外,而且打通古今,可谓“古今中外,尽收眼底”。朱教授进而指出,郑先生正是凭借在学术追求上不回避难题的奋斗精神,才令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形成广泛影响,这种学术上的执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单波指出,郑传寅先生的戏剧文化研究具有宏阔的学术视野、开放的文化架构与深沉的问题意识。先生对跨文化戏剧领域的开拓,对中国戏剧源流的考辨,均展现了文化对话的内在精神,厘清了多元文化互动关系,其学术思想本身已成为连通人类戏剧文化的桥梁。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万荣在发言中说,郑传寅先生是我国戏曲研究领域一位成就卓著的学者。数十年来,他守护着中国戏曲,纵览古今,旁涉外邦,以文化为本,戏曲为体,朝乾夕惕,成皇皇六卷。可谓闳中肆外,戛戛独造。接着彭教授具体分析了郑先生取得如此卓著成就在思维方面的四个原因。彭教授最后总结说:“在郑传寅先生的戏曲研究中,他的思维是很不寻常的,大局思维是他的本,辩证思维是他的根,比较思维是他的法,创新思维是他的魂。阅读他的著述,总能发现他在不停地思考、不断地求索,在历史的钩玄中、在与他人的辩驳中、在与异域戏剧的对话中,他总能拔云见日,新见迭出,我以为这是一个研究者最可宝贵和令人珍视的。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黄献文说:郑老师武大艺术学院的缔造者,戏剧影视学科的设计师。早在文学院时就设置了艺术学系。他率先垂范,在将近60岁时,重起炉灶,编写成大部头的《欧洲戏剧史》,他的科研成果在我们学院一直名列前茅,在国内外也是非常有地位和影响的。对我们这些晚辈,郑老师督促,提携,每想起与郑老师相处的那些充实的日子,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充满感激。正是因为郑老师的不懈努力和对后辈的无私帮助,才有了艺术学院今天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郑老师的学术引领作用,让他继续带领我们前进。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程芸结合自身的经历,深情地回忆:我是郑教授的第一个硕士生,郑教授牵着我走了很多的第一步,推着我走了以后的很多步,尤其是很多关键的步伐。郑教授是恩师、是父亲,也是朋友,我是怀着崇拜的心参加郑教授的座谈会。在以郑教授为代表的这一批优秀学者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谦虚,一种自信,它需要我们去进一步阐释和发扬。 郑老师在戏曲文化这个领域的研究,具有范式的意义,我想这绝不仅仅是我们的意见,也是能得到学界公认的。

湖北省特级教师、阳新一中校长明道树先生作为郑传寅先生母校的校长,在现场讲述了郑传寅先生少时的求学经历和他给阳新一中历代师生们留下的榜样作用。同时,他又以一位教育者的身份,表示将把郑传寅教授的研究成果带到到中小学生教育课堂当中去,使得更多的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汪余礼从戏曲学术史的角度,对郑老师开创的戏曲研究范式做了具体阐述在他看来,郑老师的戏曲研究,既继承了王国维、周贻白、张庚等前辈学者的精神与方法,又有非常明显的创新。除了数十年来坚持从文化学视角阐释戏曲,郑老师治学还具有追根溯源、境界层深、宏微结合、通观互鉴的特点,其《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中国传统戏曲概论》《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等系列专著所达到的高度、深度与广度是比较罕见的,且广受好评,影响广泛,放在整个中国戏曲研究版图上来看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总的来说,郑老师的戏曲文化学研究,起始于解决戏曲学问题,而落脚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宏阔,格局高远,成就卓著。由于戏曲研究本身需要文化学视角,郑老师发现了这一点并站到了戏曲文化学的高峰,数十年来起到了明显的引领示范作用,故而他成了开创范式之人。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方志平阐述了他对《郑传寅文集》的感想:“澄清争议、敬畏讲台;安居乐业、钻研学术;全心全意、乐奉献;一心一意、清净做人。”他用这四句话点出了郑传寅先生做人和做研究的态度,以及先生对无数后辈立起的为人为的标杆。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黄蓓,结合自身追随郑传寅先生求学的亲身经历,具体分析了郑教授学术研究的三个特点:会通综合和严谨考证相结合;强烈的怀疑与创新精神;极其严谨的治学态度。郑老师的研究以文本细读、绵密考证和思辨色彩见长,虽然涉及领域广泛,但在具体问题上专精入微,并无散漫之感。文集其实并非郑师的的全部学术成果,他花费了很大心力编写的《东方戏剧史》和《戏曲声律》讲义,如果出版当是填补空白之作,但他不同意出版,原因是他认为资料准备并不充分,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感染和影响了我们后辈学人。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易栋在谈到郑教授的系列成果时感慨,郑老师发扬、融通了王国维、吴梅、王季思等大师和以张庚、阿甲为代表的前海学派的学术、文化理念和研究方法,因而也为夯实、升华现代戏曲学贡献了可观的力量。他既具备卓越的戏曲理论专家的学养、气度,又充分彰显了戏曲教育名师的智慧、情怀。郑老师的研究格局显得大气,立意高屋建瓴,行文细密,阐析丝丝入扣。其文集读后令人有畅达印象和钦佩之感。

  《郑传寅文集》的作者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驻院研究员艺术学院二级教授郑传寅对长江文艺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教育培养自己的校内外师长以及帮助、支持包容自己的各位同事,表达了自己深深的谢意。表示,在有生之年他将继续奋斗,争取有所作为。


在会议最后,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尹志勇在答谢辞中表示,《郑传寅文集》是一套具备很高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优秀作品。郑教授身上体现出了一种学者的宽容、理解、善良和同情,我们年轻人应该发扬和传承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有信心,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我们都应该葆有人性之光。

整个座谈会历时三个小时,各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对《郑传寅文集》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郑传寅文集》是戏曲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是一高水平的研究论著,其出版是戏曲学术史上的一件盛事。

长江文艺出版社康志刚先生主持座谈会

(摄影:曹海钢 方正毅




上一条:芭蕾之翼,振翅东方——珞珈艺术大讲堂第十二讲顺利举办

下一条:艺术学院院长刘丹丽当选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