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论坛第211期——通过艺术成就人格

发布时间 : 2025年04月01日 15:20     点击量:

本网讯(通讯员:葛艺婷)2025323日,长江论坛第211期《通过艺术成就人格》在武汉大学艺术学院人文馆南厅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主讲,武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孟君教授主持,吸引了校内外师生及艺术爱好者踊跃参与。

 

彭锋教授以艺术史为脉络,围绕艺术家比艺术品更重要这一命题展开深度探讨。他指出,传统艺术理论体系以艺术作品为核心,构建了艺术史论、艺术批评与艺术哲学的三维框架。然而,随着艺术定义的不断延展与本体论追问的深入,艺术终结论逐渐引发学界反思——当所有作品被穷尽解读,艺术的惊奇感或将消逝,最终艺术可能归于哲学化的自我认知。彭锋强调,这一趋势可能导致作品意义的重复与解构,但艺术的本质始终在于人的主体性实践。他结合人工智能对艺术的挑战进一步阐释:艺术史是人类情感特质的见证史,是彰显人性创造力与尊严的阵地。艺术家通过作品风格传递独特的情感特质,而人格的塑造恰似一件艺术品,人生的意义正在于活出自身的风格。他提出,理想社会应包容同样境界、不同风格的个体,在多元中寻求共生的艺术化生存。

 

讲座中,彭锋教授旁征博引,通过梵高、杜尚等经典案例解析艺术风格与人格的关联,并深入探讨艺术创作中的自我激励与超越等议题。其观点犀利、语言生动,引发听众强烈共鸣。在互动环节,师生就艺术的社会功能”“后发艺术的自我定位”“技巧训练与创作逻辑的辩证关系等问题踊跃提问。彭锋教授以艺术需经通俗化方能升华”“技巧需服务于内在表达等精辟见解回应。

 

孟君院长在总结中高度评价讲座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认为其不仅为艺术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更对青年学子的审美培养与人格成长具有深刻启发。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下一条:珞珈艺术大讲堂第三十讲——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