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晚,艺术学院研究生会于艺术学院208举办学术科技节观影座谈会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彷徨于时间边际,且听大地呼唤”,由艺术学院研究生会承办,文学院研究生会协办。本活动旨在通过影片,引导参与者深入探讨时间、生命、乡土情怀等深刻主题。在观影过程中,感受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体会大地所承载的厚重情感与文化记忆。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与文化素养。
活动共分为两场,分别由廖梓含和葛艺婷主持。并邀请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彭万荣教授和文学院副教授余蔷薇老师作映后交流与分享,活动吸引艺术学院、文学院等多名研究生同学参加。
彭万荣教授认为影片虽有动人之处,但故事冗长,演员表演与电影风格不符。同时,彭老师鼓励大家积极关注“短视频”、“短剧”等新媒体形式,并表示短剧仍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需要艺术专业的同学们去关注和探索。
观影结束后,同学们积极与老师交流互动,就“短剧艺术性缺失”、“AI电影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讨论。彭老师认为,短剧市场成功但艺术性不足,电影早期也曾面临同样问题,但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进步,短剧也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AI电影与观众见面只是时间的问题,但AI在感性能力把握上无法与人类相提并论。
最后,关于短剧艺术形式未来发展的构想问题,彭老师表示短剧作为影视的分支,其艺术形式将朝着模仿电影的方向发展以满足自身艺术性的需求,这一观点为现场师生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余蔷薇老师首先将影片与《落叶归根》作了对比,并分享了自己对两部电影的观影感受。余蔷薇认为《落叶归根》与其说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倒更像是关于“承诺”的故事。而改编自苏童同名小说的《乘白鹤去》,电影将原著一个典型的现代主义故事从一个片段改编得完整而又细致,导演的功力可见一斑。
观影结束后,同学们对关于“死亡”“埋葬”“乡土习俗”等问题展开讨论。部分同学分享了其个人经历参与过的丧葬仪式后的感受,认为传统葬礼仪式,能在短时间内让活着的人充分表达悲伤,并在仪式结束后更好地面对生活,充分认可了丧葬仪式的意义。
部分同学认为电影文本引发了其对“死亡”的思考,并对死亡的时间节点与态度、死亡的选择以及晚年生活的意义进行了探讨。余蔷薇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死亡”观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她认为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经过程,无论在生命中曾出现过多少次关于“死亡”的念头,“求生意志”始终是一个人的本能,而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始终是支撑活下去的信念。而“人生的意义”始终在于自己,主观的幸福感才是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生命是个圈圈,兜兜转转回到我们身边”。
活动最后,主持人对活动进行总结。希望大家在可能始终对死亡迷茫的时间里,也可以始终享受现在的此刻。